百丽时尚网欢迎您~!
设为首页
近日,微博一则明星的生育观引起热议,众多网友们都围绕着“女孩是否要在年轻时赶紧生孩子”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。
其实关于生育、分娩、母婴的话题,一直是这些年经久不息的话题。
心之助心理专家赵悦辰表示:这些话题的兴起,不单单是关于女生生育、女性地位、经济压力等议题,更是关乎两性关系的如何沟通和维护的婚姻问题。
生儿育女 对于女性来说并不简单
根据每年对1%人口进行的调查显示,我国女性在育龄期间的平均生育水平,在2018年仅为1.05个孩子。
另据世界银行2018年度调查显示,全球生育率则为2.5水平,超过国际通用标准2.1。
为何生育水平不如国际通用标准?
首先,即便国家允许生育两个孩子,但不响应者大有人在,因为这一部分夫妇的生育观,被捆绑在“经济”二字上。
毕竟现在养育一个孩子需要非常大的成本,如果要是在一线城市,那就更是一个无底洞。
其次,众多女性对生育子女过程中要经历的艰辛、以及生育的后续反应也比较排斥。
在生育中,除了要经历疼痛、妊娠纹的考验,还要接受皮肤变黑的色素沉淀、尿失禁、脱发等风险。
而以上仅仅是生子的冰山一角,在怀孕早期,一半以上的女性会产生妊娠反应、头晕乏力、嗜睡流涎、恶心呕吐。
还可能会出现高血压、水肿、妊娠糖尿病。偶尔感冒、发烧、也根本不敢胡乱用药,只能默默忍着。
分娩时则又是一道大关,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由于怀孕和分娩期间出现的并发症,每天有约830名妇女死亡。
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是23/10万,也就是每4000个孕产妇中就会有1个死亡。
在心之助赵悦辰表示: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事情,如果能在生孩子之前,认识到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,并且通过真实的反馈引起丈夫的足够重视和理解,这对女性本身来说也是一种解救。
孩子的出生是考验婚姻的第一关
“我自己也是母亲,也经历过孕育生命的辛苦,育儿的过程中,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,就是如何应对怀孕期间的夫妻关系。”
根据中国精神科研究协会调查显示:高达80%的妈妈都曾有产后抑郁的倾向。
对于做妈妈这件事,绝大部分产妇都会有极大的恐慌。
为什么很多女性会有产后抑郁的症状?
心理专家赵悦辰分析,一方面,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妈妈,孩子会不喜欢自己。
另一方面,又会觉得自己在丈夫亲人眼里,只是一个喂养婴儿的工具人,进而产生被孤立的想法。
如果恰好是全职妈妈,和社会脱节,感觉活在世界上毫无价值的人,也不在少数。
赵悦辰分析到,这个阶段里,男人的心理其实也经历着巨变。
第一是身份转变的焦虑。
成为父亲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,尤其是在我国,父亲对于家庭教育参与的普遍缺失,导致很多人缺乏一个好的范本,以至于成为父亲后的男人也会迷茫,不知道该承担些什么。
第二是失落感。
男性天生就比女性有着更多的占有欲。
但从妻子怀孕的那一刻开始,强大的母性就让女人把精力放在了将要出生的宝宝身上,自然对男人的关注就少很多,而很多男人都无法适应这样的变化。
因此,看似是因为孩子即将降生,夫妻双方自顾不暇而产生了矛盾,其实深层的原因却是因为双方缺乏精神层面深刻的交流,以及面对共同问题的能力。
夫妻共同成长的关系才是育儿观的核心
心之助女性情感心理平台的联合创始人赵悦辰说:其实,怎样养育自己的孩子,并不是育儿问题的答案,夫妻二人想要成为怎样的父母才是这个问题最好的注解。
很多女人都很困惑:都说孩子是感情的纽带,怎么生了孩子以后,我们夫妻的关系反而越来越远了?
其实,她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努力错方向。
赵悦辰指出,所有好的婚姻中,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。
“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,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。”
在一个家庭里,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,亲子关系是配角的,这样的家庭会稳如磐石。
而如果亲子关系是家庭核心,而夫妻关系是配角的,这样的家庭就会不太和谐。
其次,男人做父亲不只是贡献一颗精子那么简单。
有很多男人,在妻子生产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。
但生儿育女不是某一方的责任,而是需要夫妻共同经营,孩子出生后,更应该紧密地团结在一起。
纵使男人永远代替不了女人喂养,也可以帮忙换换尿片,嘘寒问暖,照顾安慰。
而女人也要有意识的让丈夫参与进来,比如可以让老公学着抱孩子,然后在他一次次的进步中夸奖。
当丈夫主动把“她让我做”变成“我需要为她做”时,所有问题都会变得容易起来。
心理专家赵悦辰说:男主外,女主内的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。家庭的责任,育儿的责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来承担。
这个过程,不仅需要夫妻双方积极地学习成长,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,对于婚姻教育、家庭教育予以更多的重视。